2008年7月28日

野台演出感想


在Power Overwhelming解散之前,居然撿到一個在野台開唱演出的機會。



當時是這樣的,就在活動的前一個星期日,我們為了晚上在the Wall我們團最後的一場演出做最後的練團。練到一半,另一個吉他手的手機突然響了,他也就出去接了電話。突然他衝進來,打斷練團室裡的演奏,問:「野台你們要不要上?」我們決定上了,所以我們的最後一場表演變成是在2008/7/25 17:50的野台開唱火舞台。會找上我們是因為日本的Grim Force突然不來了,認識的人很相挺地推薦了我們。



不過在the Wall那場表演還是以最後一場為基調,氣氛蠻好,蠻活絡的。那天晚上可以說是脫序演出,狀況不斷,像是其中一把吉他的聲音常常到一半就消失了,甚至他跳下台時由於選錯區塊,沒有人接住他,結果摔傷了。大體來說,以那晚做為我們最後一場演出也實在是了無遺憾了。(題外話,the Wall包票制對樂團而言,每張票成本比我們上次在這裡提高了50元,這其中有沒有什麼訊息我不曉得。)



有機會在野台演出,脖子上掛著ARTIST的工作證,在表演者休息的帳篷走進走出,對我來說這實在是太虛榮了。站上舞台後,整個演出的感覺,我覺得與一週前在the Wall那場比起來,似乎是又有些成長的感覺,蠻有真的是「表演者」的感覺。台下也蠻情義相挺的,不知是因為表演還可接受還是其它團員人緣好,衝撞、分紅海什麼都來了,我覺得這實在是蠻誇張的。



都結束了,就像一場奇異的夢。通常夢醒之後,對於夢的細節都沒法記得太多。

野台&爛舞台札記


第一天:



Ashen

我喜歡這個團,有一瞬間我以為Chuck在台上。

自彈自唱的男人最潮。

(潮是什麼意思啊?鬍鬚張的叫賣一直講這個字)



Power overwhelming

台下居然有反應耶!我一直覺得在野台我們是非大咖又大唱co歌的魚目混珠團……

台上應該有鬼吧,我的Chorus會莫名其妙就自己打開了。

大家辛苦了,祝福你們。



Kook

這個團好久了,我高一還高二就在救國團熱音賽看過他們。

還不賴,蠻穩建的!



幻日

吉他好小聲,下一步是拍偶像劇。

舞台特效大放送,將這個舞台有東西發揮得淋漓盡致。



Head Phone President

據說昨天出門前試聽了一下,讓我突然不知該去看濁團還是這團,後來決定各看一半。

結果在石舞台還沒開始時就聽到濁團的聲音,就先去看濁團,然後就一去不回了。

所以我根本就沒看到……



濁水溪公社

這次co了青花瓷,穿古裝對著瓷器唱,相當的敬業。

樂手都很穩,加了合唱、saxphone和小號,是個很莊重的組合。

現在已經是溫和的年代了。



看完濁團之後,石舞台已經沒有聲音了。

跑回火舞台拿樂器,再跑到捷運站,有趕上



往年的林舞台,今年居然變成YAMAHA舞台了,表演內容是主持人帶玩遊戲……



第二天



鄭焙隆

他的聲音有一種老派的感覺XD。比較上次海洋,今天音場差多了。

吉他聲太小、低頻太多,聽不清楚。

他居然co了白目XD。



EFTC

白天露天的衝撞有種夏天的感覺,晚上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

芭崎在台下看起來超歡樂,邊走邊跳,眼睛還微微地笑,十足痴漢!



白目

只有聽到最後一首歌了,原來石舞台到風舞台間有直達的通道,那條走的人好少。

今天的陣容好大,大白天噴水讓人以為有什麼寓意。



八十八粒芭樂仔

好大牌,setting好久XD!本來以為可以聽個幾首的,沒想到只聽了一首就得趕去看杰克

老大打鼓了。可是在聽那一首的同時,搭配整個場景實在很對味,有一種小時候電視狂

打的Bon jovi-It's my life的MV的氣氛。





在杰克老大成熟的外表和暴力的鼓擊下,前面的人感覺就像小毛頭。

後面幾首蠻對味的,但是主唱在串場說的話好像不大搭軋。

這類團中少見的英雄主義式吉他手。



溪洲部落後援會

原住民真的好厲害,這些東西不是練團練的,而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渾然天成就是這樣吧!

豬頭皮和很萌的豬小妹經過時被人家捉去合照了。



閃靈

新歌還不賴,最後一次海息有點讓人感慨,雙二胡對位有爆點。

小柯一開始有在台下,但佛老在叫的時候就不見了。另外好像有看到林濁水。



Pete Seeger

這是紀錄片啦!原來他就是唱We shall overcome的人。

蠻感人的,他傳奇的一生。



第三天



第三天都待在爛舞台,但是事實上它跟本就是風舞台,

河之濱、橋墩下,風都被放大了,站都站不太穩。



今天遇到了北大的社運青年辜LP耶!

而且真的小河旁邊有小柯,小柯在喝酒耶!


手刀樂隊

是一個龐克團,有女貝斯手。

主唱喜歡罵國罵。



咬耳朵

是一個冷調的我不知道什麼團,也有女貝斯手。

跟著晃來晃去,逆風慢跑還蠻愉悅的。

雨和風都變大了。



黑手那卡西

不插電,擴音不算,大風下的黑手別有情趣。

我現在也算是個失業的人吧,大學畢業、研究所未入學。


大度山樂儀隊

具有某種以前的LTK的影子,有點亂搞那樣,還蠻High的。



總之,今天的演出都在很特別的情境下,音響公司心在淌血的狀況下進行。

最後還是早洩了,delay了快一小時,提早到六點就束了,總共差不多兩個小時。

2008年7月24日

Power Overwhelming @ 野台開唱


7/25(Fri)



19:50~20:30



野台開唱火舞台



POWER OVERWHELMING



The Last Strike of the Metal Otaku


宅 金 制 霸 的 最 後 一 擊


愛在波蘭戰火時




To still write a poem after Auschwitz is barbaric. ---Adorno




今天晚上在表哥招待下看了《愛在波蘭戰火時》這部電影的首映,現場充滿了像是台灣教授協會、長老教會、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協會之類的團體,另外我還有瞄到豬頭皮一家人(豬小妹好萌XD)。



電影名稱讓人以為是愛情文藝片,其實是跟集中屠殺波蘭軍官的事件有關的電影。雖然那樣的場景只有一段,這部片把工業文明、福特主義式的生產線式殺人機構刻劃得相當露骨又不至於嘔心。在電影裡,難得的是劊子手這次不是德國,而是俄國;但是從跳脫出實行角色的角度來看,當然雙方都是劊子手。那是被以原罪包裝得好像理所當然的一種人為罪行。



首映會場有這麼立場鮮明的觀眾,大概是引進的人定調它為「鄰近大國的小國的悲情處境」而想要和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做類比吧!「華沙已經不再是首都了」這句台詞實在是蠻有力量的。總之,推薦給對二戰時期波蘭處境有興趣的人。


2008年7月1日

大四音樂聲學:電吉他基本聲學特性分析


課程名稱:音樂聲學



電吉他基本聲學特性分析




電吉他源起


 電吉他的發展起自於對於大音量的需求。在早期Jazz的Big Band使用吉他這個樂器時,由於吉他的音量與其它樂器無法比擬,所以出現了能夠產生更大音量的吉他的需求。要獲得大音量,一個直接的辦法就是用麥克風收音,再經由擴大機(amplifier)和揚聲器(speaker)將音量擴大。但由於吉他本身有一個體積不小的音箱,在擴大的時候很容易與從揚聲器出來的聲音共鳴,而產生令人困擾的回授(feedback)效應,因此單獨使用麥克風似乎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利用電子方式將音量擴大這個方向是不錯,而琴身音箱與擴大機共鳴的現象經由縮小音箱的方式似乎可以改善,可是縮小音箱的同時音量也縮小了,而麥克風的收音也同時變的更加困難,因此發展出不同的拾音器(pickup)是電吉他發展的關鍵。


電吉他型制


先比較一下木吉他與電吉他的差異。底下兩張圖片分別是基本的木吉他與電吉他。


EGT  EGT 


 木吉他由琴頭、琴頸、琴身組成,琴頭的旋鈕可調整弦的鬆緊,按著琴頸上的琴格再彈奏會得到不同的音高,而琴身是一個大的共鳴箱。電吉他在琴頭、琴頸的部分與木吉他差異不大,但琴身是實心的,沒有共鳴的效果,而且琴身上多了拾音器、搖桿(Vibrato Arm)、音量旋鈕(Volume Control)、音色旋鈕(Tone control)和輸出埠(Output Jack)等裝置。


實心琴身的效應


 電吉他與木吉他很大的差別在於,電吉他的琴身是實心的,也因此通常電吉他雖然電積比較小,但是重量卻比木吉他還要重。


木吉他在弦振動的同時,振動的能量會經由面板傳到整個音箱,而使得音箱的正面板;、背面板、側面板和裡面的空氣一起振動,這些振動形塑了木吉他的音色。而電吉他由於琴身是實心的,所以弦的振動不容易帶動琴身的振動,因此弦的振動能量傳到琴身上的部分較少,使得電吉他具有較長的延音。另外實心琴身也減少了像木吉他將音量擴大放出後與音箱造成的Feedback效果。


拾音器原理


 大部分電吉他使用的是運用電磁感應原理的拾音器,其它比較特殊的還有利用壓電效應原理和以光電元件製成的拾音器。


fig3.jpg fig4.jpg 


 電磁感應拾音器的運作原理如上圖。線圈繞在永久磁鐵旁,永久磁鐵建立起線圈中磁場;當在磁場範圍內的弦振動的時候,磁場受到擾動,這使得通過線圈的磁場有所變化,而線圈中的磁場的變化將在線圈上感應出電動勢,使得導線上出現了反映琴弦振動的電信號;再經由放大器將此信號放大,經由揚聲器將此放大的信號放出,則得到了電吉他所發出的聲音。


fig5.jpg 


實際的拾音器設計,通常每條弦的下方都會搭配一個磁鐵,而吉他大部分是六條弦,所以有六個磁鐵,然後在這些磁鐵的周圍繞上線圈,通常會有幾千匝。弦與拾音器的距離也是可以調整的,愈靠近,感應的信號愈大,但磁場所消耗的振動能量也愈多,反之亦然。另外還有一種雙線圈(Hambacker)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利用差模(differencial mode)的方式,將室內電源的60Hz交流電產生的電磁場在線圈上的效果以相減的方式去除。


fig6.jpg fig7.jpg


上面介紹的電磁感應都是被動式的,拾音器本身不需額外的供電。還有一種主動式的拾音器是利用電池供電,在琴身內置放大電路與濾波器,具有輸出功率大、延音長、雜訊低的特色,但其音色主要由電路決定,其它因素造成的音色變化就幾乎失效了。


 拾音器的位置


 電吉他發展的過程中,拾音器的數量從一開始的一組,後來變成兩組,直到現在兩組或三組拾音器的電吉他都可以在樂器行裡看到。每一組拾器音可以是單線圈,也可以是雙線圈,分別裝在琴頸(neck)與琴橋(bridge)之間的不同位置。拾音器基本上接收到的是其正上方部分的弦的擾動,不同位置收到的弦振動略有不同。基於不同倍數的泛音在弦上形式的駐波有不同的分布方式,靠近琴頸的拾音器會收到較多的低頻信號,而靠近琴橋的拾音器高頻信號較為顯著。


fig8.jpg fig9.jpg 


 上圖是不同位置的拾音器所收到的音,可以看到靠近琴橋的確高頻成分較多。另外由拾音器位置與駐波的圖來看,如果拾音器恰好位於某駐波的波節,將會收不到該駐波的信號。以一把二十四琴格的琴為例,對於靠近琴頸的拾音器,按著第十五格彈奏,拾音器恰好位於震動弦長二分之一的位置,因此2, 4, 6, 8...倍的泛音將會衰弱;而按著第八格彈奏,拾音器恰好在振動弦全長的三分之一處,因此3, 6, 9...倍的泛音會相對的較衰弱。不單是在那一格,附近的琴格都有類似的現象。當只有偶數倍泛音時,會有比較空靈的感覺,有些樂手在吉他獨奏時特別喜歡在15格左右彈奏,可能是基於這個理由。


fig10.jpg 


搖桿


 搖桿可以直接帶動琴橋,做出大範圍的移動,使得音高做大幅度的變化。一般又分為小搖桿座或大搖桿座,前者只能將音壓低,後者除了壓低之外也可以拉高。小搖桿座的琴橋是靠在面板上的,彈簧只負責在壓下搖桿後將琴橋拉回到貼在面板的情況;而大搖桿座的琴橋是由弦和琴身內置的彈簧來維持一個平衡狀態,搖座是懸浮著的,因此在調音上會比較費工夫,牽一髮而動全身。


搖桿原本的名稱是Tremolo Arm,但是Tremolo是指音量大小的振盪,而搖捍實際上的效果是音高的振盪Vibrato,因此也有人叫它Vibrato Arm的。意義上後者是比較正確的。


fig11.jpg fig12.jpg fig13.jpg 


一般而言,使用搖桿時對每一條弦的音高造成的變化並不一致,所以通常做為在單音演奏時的一種技巧。在和弦上使用通常是做為一種效果。


 音色旋鈕


 電吉他上的旋鈕有音量旋鈕和音色旋鈕,音量旋鈕單純就是調整音量,而音色旋鈕是控制一個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將超過頻寬的高頻成分濾除)的頻寬,頻寬愈小則高頻衰減愈多,反之亦然。


fig14.jpg 


在電吉他的效果器中,有一種很類似的效果叫哇哇器(Wah-wah Pedal)。不過它並不是低通濾波,而是一個可以改變中心頻率的帶通濾波器(Band-pass Flter,將中心頻率與頻寬以外的高頻和低頻成分濾除)。


fig15.jpg 


同音推弦


 推弦是將按弦的手指往與弦垂直的方向,將弦往旁邊推,使音變高。同音推弦是在不同弦上彈出兩個相差一個全音的音,再將較低的那一個音往上推一個全音,使兩個音最後變得一樣。這是在搖滾樂的演奏上常常使用的一個技巧。當兩個頻率相近的正弦波疊加時會產生Beating的效果,在做同音推弦時也有同樣的效果。當兩個音愈來愈相近時,Beating就愈來愈快。但是在剛開始推的時候,Beating還不顯著,倒是出現了許多的雜音。


fig16.jpg 


fig17.jpg 


破音


 一般人對電吉他的印象應該是破音的音色。早期的破音來自壞掉的音箱造成的意外效果,甚至有人是因為買不起好的音箱而得將功率小的音箱音量開得很大所導致的破音。後來這種音色逐漸蔚為風潮,除了有人會故意把喇叭單體剌破來獲得破音的音色之外,製造音箱的公司也開始在產品中加入利用信號過度增益造成信號失真的破音效果。在吉他效果器出現之後,破音效果器由於其便利性,可在同一個音箱上運用不同的破音效果,也變得相當普及。


電子方式達到的破音一般而言是將信號增益到超過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導致信號輸入輸出不再是線性關係,結果得到了一種嘈雜的音色。底下分別是從時域和頻域來看不同程度的破音反映出來是什麼樣子的信號。當破音愈多,信號被截去的部分愈像是方波,高頻的成分愈來愈多,非泛音列上的噪音成分也愈來愈顯著。


fig18.jpg 


fig19.jpg 


在重金屬(Heavy Metal)音樂中,吉他常常會將頻率大約在1300Hz左右的部分給壓抑下來,突顯低頻和高頻的部分,這會使音色上得到一種冷冽的效果。


fig20.jpg 


 小結


 以上對電吉他本身的一些特性做了大致的探討。電吉他發展的濫觴,就在於拾音技術的開發。在現代的電吉他演奏中,由於大量的效果器使用,電吉他這個樂器愈來愈不像是弦鳴樂器,而比較像是一種電鳴樂器。當聲音轉換成電訊號之後,再加上一些類比與數位信號的轉換以及訊號處理的技巧,讓電吉他在音色上有了非常豐富的不同可能性。不過這篇報告還是從電吉他本身為主,雖然也有稍微帶到一些效果器的事,比如有提到哇哇器,但如果要深入探討各種常用的效果,對這篇報告可能太過於瑣碎了。底下附上一個電吉他、效果器與音箱連接的範例示意圖。中間那些效果器基本上就是不同的信號處理過程,最後出來的結果與原先電吉他的聲音可能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了。但是電吉他本身的聲音是這些過程的源頭,後面的過程是基於前面的信號所做的反應,因此電吉他本身的特性對於最後的音色仍然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fig21.jpg 


References:


Neville H. Fletcher, Thomas D Rossing. 《The Physics of Musical Instruments》Springer Verlag - 1998
Wikipedia:” Electric Guitar”、” Pickup”、” Piezoelectricity”...etc http://www.wikipedia.org/
The Music Guidebook : ”His of the electric guitar” http://www.musicguidebook.com/
Hyperphysics : ”Electric Guitars” 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hph.html
Building a recording studio.com http://www.build-a-recording-st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