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7日

誤闖了人家的派對,刺客上週六在河岸


那天晚上,就像是闖進了別人的Party裡,那場演出充滿了私事做為舞台上的梗。

刺客的年代離我太遠,我總是只能在一定的距離之外去看他們。某種程度像電視上懷舊老歌精選輯的廣告,那個懷舊是上一代人的舊,而那時的我還不知道身在何處。

演出很精彩沒錯,不過有點太短了。但是,如果說這是一場Party,那麼對在場的人來說演出的長短並不是個問題,盡興才是最重要的,而盡興不見得需要有舞台活動。

二十年,那時我才幾歲。

2008年8月15日

圖騰與禁忌:郭振昌個展


    上週末去了趟北美館,本來是去看「建築實驗室」的,但結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同時在北美館三樓展出的「圖騰與禁忌」。另外,這也是我第一次單獨帶我妹出去,也是我妹第一次去美術館,相差十五歲我都快可以當他爸了。



    這個展覽的整體風格很強烈,創作者應是有意地以系列畫作來經營。在排山倒海的象徵意象單獨或重複地出現之下,彷彿把幾十年來台灣社會的庶民文化生活縮影在這一個樓層。其中有本土也有舶來品,兩者正面衝突而又相互交融,這樣的質感類似於濁水溪公社的《台客的復仇》專輯給我的感覺。看過一輪之後,雖然他沒有明說,沒有白紙黑字,但是台灣的從鄉村到城市、從過去到現在,有過什麼或發生過什麼,好像都被瀏覽過了一輪。



    對於台客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展覽。看看登上大雅之堂的台客、台客與普普藝術、本土化與全球化什麼的。



北美館的介紹網頁



2008年8月13日

MIT Media Lab的吉他


上了一下MIT Media lab的網站,首頁就看到有吉他的影片,如下:



http://labcast.media.mit.edu/?p=35




我說明一下,如果你能把木吉他的Body拆開來,會發現面板不是單純的木板,

上面會有所謂的Bracing。這會影響到面板木板共振的模式,而改變其共振的

頻率響應,而造成不同的音色變化。



http://www.phys.unsw.edu.au/music/guitaracoustics/construction.html




而該影片中,他們正在弄一個可替換Bracing的吉他。我想他是讓面板共振體

可以替換,而在面板上分佈震動的感測器(大概是壓電效應的拾音器),再經

由電路去處理這些信號。從木吉他基本的音色形成觀念開始,結合一個新發

想的拾音概念,試圖弄出一個不同架構的吉他。

2008年8月3日

黑暗城市+你在


今天去了一趟好久沒去的台北當代,也不管現在的展覽主題是什麼。



這檔有兩個展,一個是「黑暗城市+城市之眼」,跟都會空間有關;另一個是「你在」,一個叫陳松志的人以玻璃為素材做的作品展。兩個都展到8/24號,門票沒有漲,還是50元。



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作品有:

「月光城影」,如同城市的喧鬧夜景,街上霓紅是亮的,而人藏在裡邊。當轉身看著展覽室中的鏡子,自己也化入人形剪影之中了。

「暗黑情事」,兩個幕在放夜晚都市不同角落的影片,兩個幕時而分離時而銜接。

「陰鬱故事」,薄幕弄成像迷宮的樣子,說不上明亮也說不上暗。

「無味」,當代常有很多投影的作品,而觀者總是會與投影幕保持距離。不過這個作品應該要往前站吧,站到三個幕的中間,視覺聽覺都有環繞效果,好像自己已經被車撞死、被人踩死,靈魂出竅一般。

「無題-房間一」,好臭的作品,怎麼有一種奪魂鋸的感覺XD。油漆與阿摩尼亞建構的嗅覺空間,眼光穿越魚鱗油漆玻璃的偷窺快感。

「無題-房間二」,暴徒離去後的舞蹈教室,玻璃上滿是暴力敲擊痕跡。



網路上有看到別人寫的心得,附有照片,可供參考:

sim3000

Eureka

botan3951

PTT Rockmetal版的有獎徵文


本來以為會討戰的,沒想到一切是那麼的平和,是我多慮了。

這是PTT的RockMetal版版主Mayhem發起的有獎徵文,送的是PTT內的貨幣,以下是敝人在下的回覆。






一、搖滾或金屬的精神究竟是啥麼?



    這個問題可能因時間、空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甚至某些狀況下它的答案可能出現「沒有」。如果硬要要求一個公認的正確解答,可能要嘗試從最原初的範例去探究。但是最原初的範例也不是光來自其自身,而必然的受到其它力量的影響。它的產生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過程,一個交互作用,一個社會下的產物。


二、重金屬和流行音樂的差別為何?



     流行音樂是指其產製過程,而重金屬是一種音樂類型。流行音樂的產品可以有重金屬這種類型,而重金屬這種類型也可以是用流行音樂這種生產方式來生產的。沒有差別,或是無法比較。


三、聽重金屬是否就是不追隨流行?



     不盡然,重金屬亦有以流行音樂的產製方式來重覆生產的,這種情況下沒有辦法不說那就是一種流行音樂。從需求的創造來看,刻意打造的「不追隨流行」洽好迎合了不願從眾的心理,結果在分眾的市場下,造就了以不流行為口號的另一種流行。

     另一種可能,即使表現為不流行的流行本身是一種流行,但是與表現為流行的流行仍有差別,這樣的狀況下會有機會讓流行的荒謬性透露出來,而有對於流行省思的縫隙。



四、流行音樂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



     流行音樂指的是一整套音樂工業的生產模式,從作品的生產、產品的重製、需求的創造,而最後會成作品的重製與需求的再生產。當到了這個地步,它就會變成一種工業的流程,工業化的生產,變成音樂工業、唱片工業。在這個模式下,明顯的結果就是作品的的重製。由於有必需不斷去生產以創造利潤,作品會以固定模式來創作,然而這個動作嚴格來講並不真的是一種「創作」,而是「重製」。

     至於這個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這個問題並不是這麼問的。這個模式是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結果,它的存在是事實,而沒有必要不必要的問題,因為這種問法並不會改變事實。那麼什麼才是有可能改變事實的問法?嗯,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