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泛音列沉思


西洋音樂理論所謂的泛音系列上,除了基音的一度、五度、大三度等,

不明顯的其實還有小七、大九、增四、大七等。



可是物理上不是說音色由基音及其泛音組成,

而這些泛音根據傅立葉轉換,都是些倍頻。



所以,應該只會是八度、十六度、二十四度……雖然不會這麼命名。

怎麼會有五度、大三度呢?



而且,不同的音色由不同的泛音組成,是不是該有不同的泛音列?



在人耳可清楚辨認音高的頻率範圍之外,

雖然人耳聽得到,但是各個倍頻已經聽不出來八度關係。

(所以感官的對數關係也是在一定的範圍,小信號模型嗎?)

那些不是八度關係的泛音會不會是這麼來的?其實是一種錯覺?



還是,這其實是一種集體自我催眠?






我之前耍寶了,其實它的關係應該是這像下面的表格。



可以看出在越高倍的泛音,音程距離會逐漸減少。

這是因為泛音列是倍數關係,但人對音高的感知是對數關係。



另外,在10個泛音出現的減五度,它其實是落在完全四度和減五度之間了(對數值小數部分接近0.5),

並且它的能量應該很小了,所以也不太容易讓人聽得到。












































































































Fn/F0 12log2 Fn/F0 四捨五入 除12餘數 音程關係
1 0 0 0  
2 12 12 0  
3 19.01955 19 7 完全五度
4 24 24 0  
5 27.8631371 28 4 大三度
6 31.01955 31 7 完全五度
7 33.6882591 34 10 小七度
8 36 36 0  
9 38.0391 38 2 大二度
10 39.8631371 40 4 大三度
11 41.5131794 42 6 減五度
12 43.01955 43 7 完全五度
13 44.4052766 44 8 小六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