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4日

大四音樂批判:Summary on "Adorno, Marx, Materialism" by Simon Jarvis


96下 音樂與批判理論





Summary on Javis's "Adorno, Marx, and Materialism"

唯物論:「只有具物質的才是真實的,超過這個界限的一切都是唯心論的、理想主義的、意識形態的。」 =>「只有物質才是真實的」本身是一個唯心論的說法。 

唯物主義做為方法:方法不受對象的影響=>反對唯物論本身。 

唯物論向哲學說再見,但建立毫無衝突的系統,就得將許多不同的事物化約到一個不變的同一性,等同於又受到哲學的約束。或者,將之視為教條。 

阿多諾將馬克思的思想與古典德國哲學連結,以試圖對馬克思的truth content有最好的理解。馬克思的重點不是解放的思想或政治規則,而是將不同的唯物論觀點並置。

【阿多諾唯物論的發展】 

阿多諾的哲學訓練根源於Kant,Siegfried Kracauer教它要將哲學性著作中的矛盾視為歷史經驗中的真正對立的徵兆(symptoms of read antagonisms in historical experience)。 

盧卡奇:雖然馬克思向哲學道別,但是要理解馬克思的想法,就要了解它們怎麼原自古典德國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另外,資本主義的拜物教對文化及智識界(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life)的影響,影響了對資本主義本身的評判。 

班雅明:哲學演譯的起點,是在歷史與哲學的探問下,微小的材料特殊性;而不是最高等、最普世、也最空虛的概念。 

霍克海默:哲學與人類苦難的關係。唯物論不該是唯心的教條,也不是不變的方法,而是一個邁向烏托邦與苦難終結的思想實踐。身體的感觸性是人類知識的必要條件。 

阿多諾對霍克海默的修正:哲學的抽象化是物質經驗的一部分,不是唯物論可以很快就解決的事情。這些抽象化必須被拆解、翻譯、傾聽,直到揭發出其中的生命經驗因素。 唯物論是一種Interpretation,基於教條式的社會或歷史論點對哲學問題的支配是不可信的。哲學文字中有一些由內而外的東西要傳達,其中帶有沉澱其中的歷史經驗。

【閱讀馬克思】 

阿多諾未曾寫過對於馬克思的專論,但在其哲學批判當中使用了很多的馬克思的慣用語。 阿多諾的馬克思閱讀,不是將之視為毫不幽默的系統建立者或馬克思主義想像偽科學的教父,而是靈活的、諷刺的、機聆的,展現了唯物主義與系統化的衝突。 

馬克思尋求對資本主義的系統剖析,但不將之視為自然而不可改變的。馬克思的系統是一個nagetive system,嘗試理解中產階級與資本主義的統一性,並追問它是否如它本身所假設的是個沒有縫隙的統一。他所做的,是讓政治經濟學中潛藏的規範元素轉而反對自已。這種形式的思路,如果沒有對黑格爾思想的經驗,是無法想像的。 

在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自由與啟蒙的要素,事實上還是古代的、神密的,因而它產生的是錯誤的證明,無法真正解決它所承諾解決的問題。 

馬克思與商品拜物教:古典政治經濟學認為,在契約定立者的贊同之下,商品交換它會是公平而自由的。馬克思認為,它遺漏了的不但只有物體的本質,還有整個個人的與社會的歷史。當交換行為發生的同時,所有異質的物體、性質、歷史都變成同一的了。 

剩餘價值:就中世紀的觀點,這樣的利益由某一特定集團所積累是不公平且難以正當化的;但是就古典政治濟經學來說,這裡沒有倫理問題,而是社會生活的天然。如此,政治經濟學就把道德問題轉化為技術問題了。在這樣的觀點下,人類勞動就只是一件商品,但對於馬克思而言,這是對於人類勞動的錯誤識別(misidentification)。購買勞動的人所得到的不只是他人付出的勞動,還有其中產出的產品。因為系統化的識別與錯誤識別(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misidentification),使剩餘價值實現的重要元素,其真面目無法被看清楚。 

馬克思展示的是這樣的「同時識別與錯誤識別」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運作,並且變成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法典。 
範例:「是否具有生產力」是以「是否具有交換價值」來決定。(p90. A singer) 

資本論所使用的策略,不是展現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大錯誤,而是提供「識別與錯誤識別」系統幻象的現像學。如果對資本主義的評論只是去提出一個另類的理論,它四處都會被資本主義的邏輯所滲透。(p91. real and artificial needs) 

馬克思的真實內容是辯證的而不是教條的,是歷史的而不是不變的。 

資本主義的崩潰不會讓神祕化或統治消失,可能是讓兩者都變得更加直接。神祕化不是資本主義的產物,但是在資本主義中,神祕化空前地以去神祕化的姿態展現。 

對於藝術作品而言,可能就是一開始看來像是神祕化這件事,讓它能夠抵擋來自資本主義社會運作下,更加強大的「識別與錯誤識別」的神祕化。藝術作品是一種反商品拜物的拜物,它所暗示的是它的價值獨立於生產和消費。當社會過程(social process)本身彷彿是一個自然而不可變的系統,藝術作品的拜物成為神祕化的反轉,抵抗了社會過程的系統神祕化。

【唯物論與形而上學】 

阿多諾對馬克思的重讀,其中心點在於哲學與社會理論的關係。Auguste Comte的社會學向面地宣告了與形而上學切斷關聯,成為一個全然是科學的社會學,這是一種實證主義的關點。然而,對阿多諾來說,這樣的社會學並不是真的與形而上學切斷了關聯,其中重要的哲學問題是被抑制而不是被解決了。阿多諾認為馬克思對社會過程的理解就是同時的識別與錯誤識別,馬克思雖然如唯物論者般揮別了哲學,但他思想的輪廓還是由他的理想主義經驗所型塑。 

愈是字面上的唯物論,就愈受到它自身的神祕化所孚虜。阿多諾的唯物論重心在於瞭解到他的思想是站在「系統化的識別與錯誤識別」之內而不是之外,哲學的識別與錯誤識別與社會過程是緊密相關的。唯物論是重新解釋在哲學作品中沉積的社會經驗,這些東西主宰了我們對認識(cognition)的理解(understanding)。 

思考:所有的思考都是有對象的,思考一定參照了不是思考的部分,思考本身就有其形上學的成分,思考也是一種親身的感觸。思考若不是基於需要,沒有想要獲致什麼,就什麼都不是。思考並不是在所有不純淨都去除下發生的,而是不純淨讓思考變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這樣對思考的討論一點都不唯物論,但對阿多諾而言,唯物論是一種實踐的思考,朝向的是無迷惑的快樂(身體的愉悅、物理苦痛的解放),而不是教條或方法規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