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

八個小時半的《眾聲喧嘩》

這是一個三部曲,每部三幕,一共九幕。九幕各別為不同的故事,有著九種不同的面向,而不同的故事之間又存在著一些互相牽連的地方。這次一口氣把三部曲看完,演出加上中場休息一共八個半小時,說實在還是會累的。不過會累不代表戲是冗長的,相反,到最後甚至是意猶未盡的。只是,不能否認,中間的確會因為稍微疲勞而精神渙散。一天之內看了九個不同的故事,資訊的密度當然會讓人需要花精力去消化。


不過,會感到疲勞,字幕應該也脫不了關係。劇中使用了英、法、德、西四種語言,提供了英、中兩種字幕,不過有時候英文字幕沒跟上,有時候中文字幕沒跟上,讓人有些困擾。由於投影位置的關係,看英文字幕應該會比較舒服,它是放在場景裡的。


這個作品的舞台巧妙地應用了一些很特別的手法,比如說把攝影機和投影機結合,搭配視角的設計,造就了一些即時的錯覺。另外,在一些交待時光流逝的段落,各自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節奏,時而明快,時而奇幻,讓人拍案叫絕!總之,光是這些技術特效就很有看頭了!


節目單上說,這是一個想要去處理不同聲音的作品。看著這個說法再回頭去看過程,好像還蠻有道理的,但如果沒有看到這個說法,焦點很自然會放在九個故事的關聯,而不會放在聲音上。的確,聲音在整體的呈現方式,還有其中某些故事的內容,其實是相當關鍵的事情。不過把焦點放在劇情的撲朔迷離的起承轉合上,應該也是人之常情吧!


說實在,在城市舞台從日正當中待到夜幕低垂,中間又不時有中場休息,這感覺還蠻像是在參加某種祭典的。


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Lipsynch)》
演出團體:Ex Machina
時間:2010/8/22
地點:城市舞台


0822-城市舞台.JPG  0822-Lipsynch.JPG


[雷注意!]


九個幕的名稱都是人名,底下稍微把這九個人的故事牽連整理一下,盡量不提到各自獨立的部分:


艾達:女聲樂家,在飛機上發現露佩的死亡,輾轉成為傑若米的養母。小時候曾有口吃,接受語言治療師的治療。

湯瑪士:學生時期曾幫艾達找到飛機上的孤兒(傑若米)的下落,畢業為腦神經科醫師,並成為艾達的情人,但不為傑若米接受。

瑪麗:原為駐唱爵士歌手,因病接受湯瑪士治療,而有語言障礙。復健完畢後,在找配音工作時遇到了錄音工程師瑟巴斯提安,並為傑若米以關於生母的(偽)故事所拍攝的電影配音。在艾達與湯瑪士分開後成為湯瑪士的妻子。

傑若米:露佩的兒子,生母在飛機上猝死後,輾轉由艾達收養。到舊金山學電影,調查並拍攝露佩的故事。故事來自露佩的叔叔所述,在殺青前一天得知故事是假的。

莎拉:妓女,並在語言治療師家幫傭。與其兄皆為養子,幼年曾被養父與哥哥性侵害。

瑟巴斯提安:錄音工程師,與莎拉的哥哥為事業上的夥伴。透露莎拉的存在給傑克森做為辦案線索。


傑克森:警探,調查莎拉的哥哥的死亡案件,透過瑟巴斯提安的情資找到莎拉。

蜜雪兒:瑪麗的妹妹,妄想症患者,出院後在書店工作。以為湯瑪士要找他當實驗對象,其實他們只是要告知婚訊而已。

露佩:被叔叔賣給皮條客而成為妓女,莎拉的哥哥曾為恩客。一位紀錄片工作者佯裝買春,其實是想採訪跨國性工作者;當晚皮條客出車禍,紀錄片工作者幫她安排離開的班機,猝死於飛機上之後,小孩由紀錄片工作者轉交給艾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