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血脈的流風遺跡:祠堂牆上姓名探源


第一個說法:女人她收養了一個小女孩作女兒,而這個家還少一個男人。根據習俗,若收養的是男孩可以不需要丈夫,但因為收養的是女孩,所以女人得再找一個男人作為丈夫。於是,女人就找了一個丈夫。也因此,我家的祖先牌位有三個姓:邱、吳、張。本來往後傳的三個子嗣,要分別作為這邱氏、吳氏、張氏的傳承者,因此這三個牌位會分開來祭拜。但是世事沒有這麼盡如人意,這個家並沒有那麼人丁興旺,沒有那麼多男丁可以傳三個姓氏。結果,這三個牌位還是放在一起,代表了三個姓氏的列代祖先。




以上是母親轉述她從外婆那兒聽到的說法,但是從牆上那些還可辨認的名字來看,似乎很難解讀出誰是哪個角色。




牆上的姓名們:
吳張會(阿祖,四月十三日)

吳恨(阿嬤,四月五日)
邱欉(阿公,招贅,十月十九)

國和(阿公之子,三月四日)與其母
邱百川(三月十一)
吳四海(阿叔,三月七日)

邱林旭(邱百川之妻,三月二十五)
甘碧玉(吳四海之妻,三月十七)




其中邱百川是我外公,邱林旭是我外婆,日期是忌日,應為陰曆。




第二個說法:女人應是指吳張會,養女即吳恨,而女人的丈夫沒有資料。但是從姓名來看,女人本姓張,而其夫婿姓吳。吳恨為其養女,冠上了吳姓,而關於養子、養女與丈夫的習俗無從得證。因家中無男丁,而給吳恨招贅了邱欉做為丈夫。邱欉在被招贅之時就已經有一個名為國和的兒子,國和之母因邱欉已被招贅而無法與邱欉有名分。國和與其母後來因故而亡,因過意不去而將他們母子倆納入一同祭拜。而吳恨與邱欉結為連理之後,生下了邱百川與吳四海,沒有第三個孩子來傳「張」姓,但是從上面看來似乎是不需要傳張姓的。而吳四海與甘碧玉亦無子嗣,因此吳氏牌位仍在此處祭拜。而邱百川與邱林旭只生下一男丁,故沒有再傳下吳姓的子孫。




上面是再向小阿姨求證後的版本。也許前面的說法是誤傳,單純是吳氏與張氏這對夫妻無子嗣而有養女,為了能將姓氏傳下去而招贅邱氏,因此需要負擔傳承吳姓與邱姓的責任,但就算有第三個兒子也不見得會姓張。而邱欉被招贅這件事,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他與另一位沒有婚姻關係的女子及所生的兒子國和後來的不幸遭遇,這可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在後面,但是目前還不知道有誰聽過這一段故事的。另外,為什麼那位養女會取名為「恨」,這後面我猜測有另一個故事,亦無可考。



好像有一種民間古裝連續劇的感覺……大概這樣的故事與那個年代互相標制著吧!



如果您對習俗之類的事很熟悉,可以幫忙釐清上面的資料,請回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